0%

雅典时期

1. 智者:智术

由于社会转向的问题,一些哲学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修辞学家或者说演讲者。

流行的思潮是怀疑主义和犬儒主义

1.1. 普罗泰戈拉

认为成功之道是理解和运用传统习俗。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对于人的主观性而言的。

名言:“人是尺度”

1.2. 卡里克勒斯和克里提亚

传统的道德不过是弱势大众束缚强势个体的一种聪明手段。证明:权力是好的,因为权力有助于生存,而生存是好的,因为它能让我们快乐(动物性的快乐)。

2.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不认同智者们的观点,但还是受到影响,开始专注于人类本身的事务。

  • 想要把所有的论证都建立在客观有效的定义上,因此对“人”、“意义”等事件的定义就很重要

  • 他的讨论向两个方向推进

  • 向外:客观定义

  • 向内:探索人格(灵魂)

苏格拉底对自己的问题都没能做出解答,但是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追问。

典型的苏格拉底对话:

  1. 提出一个问题,比如:什么是美德
  2. 在同伴的解答中发现瑕疵,迫使对方承认自己是无知的
  3. 为了追求真理,两者都达成一致:自己是无知的

为了不违反法律,喝毒酒死去

2.1. 柏拉图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门徒,相比于苏格拉底,柏拉图更加形而上学,更加系统,更加超脱世俗

2.1.1. 本体论

《理想国》:囚徒们更愿意相信舒适的幻象而不是令人感到痛苦的真相

线段比喻:认识、存在等这些对象的等级制本性:

image-20200623230727242

  • 最低层次的是影像、想象。相当于洞穴中的囚徒们观看影子
  • 下一层次是信念,有具体的事物作为其对象。比如马或者某个行为。这一层级任然不包含知识,只是意见。
  • 为了让意见变成知识,就需要将对象提升到理论的层次,比如说怎么样的算是马?可驯养的四足动物,拥有坚硬的蹄子和32对染色体
  • 一般来看,理论是实际经验的一般化,来自下一层级(Particular Objects)
  • 但是柏拉图认为理论是理念的投影,是上一层级(The Forms)的投影
  • 当人开始关注Forms时,他其实就是在用Pure Reason,纯粹理性在思考了
  • 柏拉图认为,可感世界和对可感世界的意识依赖于太阳,理念和理念的知识依赖于的理念
  • 对于的争议颇多,一般认为所起的作用就像上帝在神学体系中一样。

2.1.2. 认识论

我们要如何认识真理?

柏拉图认为人天生知道所有的真理,真理来自内部——灵魂。一切知识都是回忆

所以柏拉图创立了学园,来帮助学生回忆知识

这种观点的一个现代形式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记忆理论

2.1.3. 社会哲学

人的灵魂拥有三个方面的品德。城邦也与其类似,形成了独特的阶级

  • 理性,代表智慧。在城邦中是统治者,知道什么是善,训练军事阶层来帮助天性难以自控的劳动者。过禁欲、共产的生活
  • 血气,代表勇敢。在城邦中是军事阶层,帮助天性难以自控的劳动者。过禁欲、共产的生活
  • 欲望,代表节制。在城邦中是劳动者,可以拥有金钱财产

城邦的作用是使公民的幸福最大化

2.1.4. 艺术

在理想国中,成员可以演唱爱国的、振奋人心的歌曲,但是大部分艺术家却被驱逐,因为

  • 从本体论角度:艺术与影像打交道,是对模仿的模仿,在最底层
  • 从认识论角度:艺术处于想象的阶段,一无所知却声称有所知
  • 从美学角度:艺术通过影像来表现自身,但是美是纯粹理性的,因此艺术不利于我们追寻美
  • 从道德角度:艺术要么是色情要么是暴力,或者兼而有之。是对无政府状态的一种煽动

2.2. 亚里士多德

2.2.1. 认识论

柏拉图最优秀的学生。相比于柏拉图来说亚里士多德更加实际。

两者分歧的根本点在于

  • 柏拉图认为存在两个世界,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二元论
  •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一个世界。多元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和实体是统一的,并不割裂。但是在纯粹理性的活动中将本质抽象出来是可能的。对本质的抽象主要是靠目的,根据目的的不同来区分不同事物。

有些事物在定义时很难用目的来定义

事物的运动变化在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中就是事物向着“第一推动者”前进的过程

  • 第一推动者是宇宙万物的原因,就像是宗教中的上帝

2.2.2. 社会哲学

反映到生活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生命的终极目的是追求一种“终极的善”,否则人生就是一串无意义目的的追求,浪费生命(吃喝拉撒工作睡循环)

运用排除法做出了选择,真的没有其他选择了吗?

伦理和政治的目标都是幸福

为了追求终极的善,我们需要对此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他的世界观中,人类也是有目的,或者说功用的。根据他的论证,这个功用是

  • 合乎德性的灵魂的活动。

  • 理智德性:通过遗传和教育的结合而获得

与纯粹理性有关的哲学智慧,是科学性、无私利和沉思性的。

  • 道德德性:通过后天养成的各种习惯获得。不要过度,也不要不足

  • 通过实践获得

  • 无法精确地做出判断,因此要不断试错

在这种前提下,人类就是通过沉思才能获得幸福,但也不是僧侣式的生活,而是存在社会活动的

2.2.3. 艺术

亚里士多德认同柏拉图的“艺术是模仿”

但是他认为艺术再现了更高一级的真理,因此艺术是有益处的

2.2.4. 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发展了逻辑学,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