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书感想:Nilsson人工智能

今天下午抽空翻阅了Nilsson的人工智能教材–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New Synthesis.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这本书是Nilsson于1998年写的, 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到那个时间点为止的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文章中随处可见的引用以及大量的参考内容让我感觉这更像是一篇带有教材性质的Review.

从大的方面来说, 人工智能领域有三个学派

  • 符号主义
  • 连接主义
  • 行为主义

Nilsson显然是符号主义的支持者(代表人物). 书的前一半介绍了连接主义的神经网络\Perception等知识以及许多搜索算法, 后一半就主要是介绍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基于逻辑的规划方法.

对我来说, 前一半的知识是比较熟悉的, 毕竟这几年借着算力的提升, 神经网络的方法也是火的一塌糊涂, 所以平时接触的也比较多, 所以前一半看起来并不费力, 看起来也很快. 不得不说社会热点对知识的普及作用比我想象中的要强很多, 20年前最领先的(部分)知识到今天几乎都变成了领域内入门的知识, 可能随便找一个本科生也能对这些知识讲得头头是道. 可能这和学科也有关系, 各个基础科学的知识显然就普及的少很多, 我们大部分人掌握的都是几百年前的物理\数学知识. 而计算机科学虽然也叫科学, 但本质上还是偏向于工程多一些.

后一半是关于知识和推理的, 其实我对人工智能最早的理解可能就是关于知识和推理, 当时看钢铁侠的时候, 那个能够根据指令和互联网来做出响应的贾维斯实在是太酷了. 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好像就被带偏了, 默认把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联想起来, 没有深入了解其他方面的人工智能, 有点后悔. 因为只是粗略地翻阅了一下, 所以没有特别的感悟, 总体上和我想象的差不多, 将知识存储起来, 通过逻辑的方式进行推理. 我觉得难点也很显而易见, 知识太多且除了人工录入外似乎没有简单的方法收集合理表达的知识.


突然想起来要吐槽一下这本书的翻译, 不知道是因为这本书年代的原因还是两位浙大老师的翻译水平问题, 读的过程非常难受, 经常有的句子读不通, 有的专有名词和现在的名称不一样. 如果要仔细阅读应该直接阅读英文原文